航天员在太空生病石航天医生设计了救治方案科研项目申请书范文将风险降至零
自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至今,3名航天员已在太空生活近一个月。地面上最关心他们的除了亲人,还有一群“航天医生”,石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副研究员,石一直是航天员身边的守护者,无论是在水下训练、载人低压试验还是组合体试验和外场试验,她总能以她的娇小身影出现。她对太空环境下的健康状况尤为敏感,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失重、噪声和压力变化等因素可能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比如空间运动病、减压病、睡眠障碍甚至严重的心律失常。
尽管在任务前有预防策略来降低疾病风险,但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潜在风险。此外,意外损伤也会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从而妨碍飞行任务。苏联曾经出现过三名航天员突发疾病而提前返回的情况。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时代,乘组人员待时间更长,一旦生病怎么办?太空里没有医院,他们只能依靠地面工作人员协助进行自救,这需要一套完善的医学处置程序。
2016年,石开始修订空间站工程中的医疗谱。她结合国内外历史上的案例和经验,以及国内数次载人任务的技术资料,对上百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选出了89种可能发生的问题纳入到新的医疗谱中。在2019年,她根据最新资料对此进行了复核并更新,最终形成了一份涵盖四类90种疾病的问题列表。这份列表为设计诊疗资源和医疗处理方案提供了依据。
接下来,石牵头制作了一本长达10万字的手册,它包括医学预案、药品指南以及如何在轨道上处理紧急情况等内容。2021年3月的一次模拟验证试验中,当一个乘组成员突然晕厥时,他们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并呼叫地面的帮助。这一切都是基于石设计的23项紧急措施。如果按步骤操作,就像替换掉医生的双手一样,可以让在地面的专家提供进一步指导。
通过建立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机制,如果某个乘客患上了普通疾病,那么可以尽量在轨道上治愈;对于急性疾病,则通过紧急措施使其稳定或减轻,从而减少返回地球的地球旅程。此外,作为一名兼职导师,她还为乘组提供随时可用的医疗服务,并且她始终保持着对每位宇宙旅行者的关心。“如果自己偶尔生点小毛病,我想我能挺过去,但这与宇宙探险者不同,我们必须将风险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