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北元和明朝哪个是正统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他在政治生涯中因清廉爱民而声名远播,但也曾因为直言不讳遭遇廷杖和贬官的困境。
嘉靖十七年(1538年),沈炼考中进士后先后出任溧阳、荏平、清丰县令。在一次严重的蒙古入侵时,他与赵贞吉共同提出了主战策略,最终帮助京城抵御敌军。
然而,在北方边患严重且内阁首辅严嵩擅权的情况下,沈炼对国事感到忧虑,并在朋友家写下揭发严嵩父子十大罪状的奏疏。尽管他被指责并受到了廷杖惩罚,但他的忠诚和勇气依然深受同胞敬仰。
最终,被贬官后的沈炼在保安州种田生活期间,不仅自己坚持正义,还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生命最后阶段,他以极为尖锐的批评力度谴责了一位兵部侍郎杨顺的不法行为,却因此遭到了杨顺等人的报复,最终悲剧性地去世。
多年之后,当朝廷重新评价历史时,对沈炼进行了平反昭雪,并追赠其光禄少卿之职,同时建立祠堂,以纪念这位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物。他的家族也得以继续发展,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而他的作品,如《青霞集》,至今仍留存着他那份顽强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