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名将云集樊於期挺身而出
樊於期——战国末期忠义之士
在战国末年,樊於期以秦将闻名。他曾因败于赵军而逃至燕,深受太子丹赏识。然而,他最终为荆轲刺秦王的计划所动,自尽身亡。杨宽《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即桓齮,但这种说法缺乏充分证据。
樊於期早年曾参与伐赵之役,被李牧击败后,因畏罪逃往燕。太子丹待他甚厚,并派他与荆轲一起谋刺秦王。当时的秦王政七年(前240年),吕不韦发起攻打五国的战争,命长安君成蟜率兵五万继后队行进。在尧山之战中,由于成蟜未谙军务,被蒙骜召问后方军情时,他向樊於期求助。樊於期揭露了吕不韦篡权的情节,使得成蟜转变立场,最终导致吕不韦失势。
随后的几年里,樊於期继续在秦军中任职,在与赵战争中取得一系列胜利。但是在一次对抗赵将李牧的战斗中大败,其父母宗族被迫害致死,只好逃往燕国。他在燕担任大将军,却因荆轲刺杀计划而遭到牵连,最终选择自刎,以报仇雪恨。
尽管他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的忠诚和勇气却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他与荆轲之间的情谊,以及他对国家和朋友的无私奉献,是当时社会重视节操和义举的一种体现。今天,我们仍然记住这个英勇无悔的人物,并且赞扬那些像他一样,不畏艰险、甘愿牺牲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