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教育科研网数学高手周向宇谈坐得住胜过天赋的重要性
为了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除了天赋外,更重要的是“坐得住”。这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院研究员周向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回答。对于他来说,这种品质比天赋更为关键。
数学院,就如同一个安静的避风港,隐藏在繁忙的创业大街和匆忙上班族之间。这里是周向宇从20岁考入至今,一直未曾离开的地方。他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或教室中度过,思考问题,或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无论是白昼还是深夜,只为攀登数学的高峰。
自小便立志于数学研究,周向宇父親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他家里有许多关于数学的书籍。因此,他的“课外书”就成了这些书籍,比如华罗庚著的小册子等。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8年,当国家恢复高考并鼓励“勇攀科学高峰”的时候,与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等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在全国范围内传开,这让13岁时正在读初中的周向宇心中埋下了“做数学工作很光荣”的种子。那时,他在郴州市初中的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这标志着他的天分开始显露,并坚定了自己将来从事这项工作的心愿。
通过自学和不断挑战更高级别的问题,周向宇养成了一种独特的习惯——不看答案,只要有题目,就自己琢磨推导整个过程。当能够独立完成一个漂亮且正确的推导过程时,他会感到非常满足。这一习惯帮助他培养出了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态。
1985年,周向宇以优异成绩进入了数学院,从此跟随陆启铿学习。在陆启铿教授给他的第一本书是华罗庚《多复变函数论中典型域调和分析》,这本书奠定了我国多复变领域的地位。陆启铿对他的严格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十年的钻研终于带来了突破,在1997年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扩充未来光管猜想。这一成果被认为是国际多复变界的一大进展,被写入《二十世纪的数学大事》、《mathematics of the 20th century》等著作,是当代最美妙之处之一,也被誉为一种新的知识来源,对物理学产生重大影响。
回国后的今天,尽管担任过数学院研究所所长,但周向宇始终保持着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上的决心。他选择那些最具挑战性但又富含潜力的问题进行攻克,以独到的见解解决一些看似难以企及的问题,如建立最优L2延拓定理,以及发现与复几何相连的事实,并解答乘子理想层强开性的猜想等。此类成果使他成为现代多复变领域顶尖人物之一,其影响力远超其所处时代边界。此刻正值其生命旅程的一个转折点,那些曾经仅作为梦想存在的事物,现在正逐步走近现实,而那些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真知的人,他们则是在无尽追求之路上留下他们名字印迹的人们。而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人来说,他们不仅是一个榜样,更是一道指引我们前行的大灯,让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不懈地追求那片永恒属于人类智慧疆域里的宝藏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