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网数学之道坐得住胜天赋
在数学的世界里,成为一名数学家所需的品质远不止天赋。周向宇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院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强调:“坐得住”比天赋更为重要。他的一生都在数学院中度过,从20岁考入博士起,就如同一位游客踏上了一条既熟悉又神秘的道路。
周向宇每天都沉浸在办公室或教室中,不离不弃地追求那些高耸入云的数学巅峰。他能够从事数学研究,这一切源于他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小小梦想。在那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年代,他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并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数学工作的心愿。
自学是他学习mathematics方法之一,只要参加竞赛就能拿第一名。16岁上大学……周向宇告诉《中国科学报》,他通过自学逐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即使有答案也不看,而是自己琢磨思考整个推导过程。当他能够做出与答案不同的推导过程,而且同样“漂亮”的时候,那种感觉会让他非常高兴。这也帮助他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
陆启铿教授是华罗庚回国后在多复变领域首批的一位大师,是华罗庚著作《多复变函数论》的作者之一。陆启铿给周向宇推荐了一本书——华罗庚的小册子。这份熏陶和培养,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年钻研终于迎来了突破。在学生时代,资深数学家就评价道:周向宇能出成绩,因为他坐得住。那一年,博士还没毕业的周向宇便被德国最杰出的战后数学家之一Hans Grauert教授邀请前往哥廷根访问。之后,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并获得国际认可,被认为是在国际多复变界的一位领军人物。
1990年毕业后留在数学院,在陆启铿推荐下,他带着“扩充未来光管猜想”问题前往俄罗斯科学院斯捷克洛夫研究所访问。那段时间正值苏联解体前夕,一片混乱与动荡之中,但对于这位青年学者来说,“视而不见”,每天乘地铁到研究所学习,与大师们讨论交流,或去莫斯科大学参加讨论班,或去列宁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用稳定的心态面对挑战。
经过10年的潜心钻研,最终解决了被苏联《百科全书》列为未解决问题的“扩充未来光管猜想”。这项工作被写入历史,以示如何通过严谨探索揭示物理学中的隐藏知识。此外,它也是展示如何通过逻辑思维引领物理学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典范案例。这样的成果,让人印象深刻,也让陆启铿老师难得夸赞自己的学生。此时此刻,随着时间流逝,那些曾经困惑和迷茫的地方,如今已成为过去,其意义愈发明显。
回到国内后,周围人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们并不感到缺乏。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而且,他们相信,无论生活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灵追求——那是一种纯粹而伟大的爱好,是一种超越物质欲望和世俗纷争的情感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问起何为真正成功的时候,他们总会回答说:“我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