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春秋五霸秦宣公公元前664年
秦宣公——秦德公之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和平发展战略。在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周王朝遭受卫国与燕国的攻击,惠王被迫出逃。随后,郑伯、虢叔联合杀死了拥立的王子颓,并送回了惠王。然而,这段混乱局势并未结束。到了秦宣公三年(公元前673年),郑伯、虢叔又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将惠王推翻,再次拥立王子颓为新的周庄王。
这位新君实际上是周庄王庶子的养子,为何会如此迅速地夺取权力?他的存在引起了对土地和权力的欲望激烈争夺。这场争斗不仅影响到了周室,更波及到各诸侯国,包括强大的齐、楚等大国,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目的。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宣公选择保持中立,他认为这是个理智而明智的决定。他拒绝亲征,因为他清楚,一方面是因为惠王失去了天命,即便有外力支持,也难以重返正统;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国家实力有限,如果参与内忧外患,最终可能只会自取其辱。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宣公的决策无疑是个正确的人生抉择。他选择观察时事,不轻易行动,而是稳步前进。这一策略给予了秦国四年的时间,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内部建设和改革,从而使得秦国获得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那段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他的一举一动都显得格外珍贵,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