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科研数据驱动梦想成就报国之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看来,当代的科学家精神恰恰意味着深入产业,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这是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心声。他的科学研究历程从韶关冶炼厂自动控制电弧炉到无齿槽搅拌辊和双向电源搅拌技术的研发,再到高精度、高稳定的大电流铜箔电解电源,他始终秉持“装备改变品质,品质影响世界”的理念。
罗安认为,科研课题来源于生产一线,是直面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他提出了原创性工作的重要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多年来,他与团队始终追求为企业解决原创性或核心技术问题,如无接触的电磁搅拌技术和高精度、高稳定的大电流铜箔电解技术,这些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电子行业。
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安介绍了实验室目前主要进行的原创性工作。在高效转化方面,他致力于提高钢材纯度,并推进非金属材料生产;在智能数字电网方面,他希望通过芯片化微型化传感技术使配电网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
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罗安提倡“精气神”,即爱国情怀、专业知识、分析能力以及大工程观。他认为科技工作者应该有理想,有抱负,即希望能够为国家做一两件实事,将毕生所学服务于国家建设中去。这也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荣耀。
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团队科研能力尤为重要。单枪匹马无法应对复杂的问题,而需要多学科交叉团队协作、集体攻关,以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一个科学家的梦想,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贡献力量,用数据驱动,让科研报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