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最后一位皇帝杨侑仿佛是东吴的孤帆远影静静地漂泊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杨侑,隋朝末代皇帝,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母韦妃。自幼聪明、气度非凡,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随父征高丽时,他留守长安,并在大业十一年被拜太原太守,不久镇守京师。大业十三年,李渊攻入长安,将杨侑拥立为帝,以“义宁”作为新的年号。不过,在他的统治期间,他实际上只是李渊的傀儡。在义宁二年的三月,隋炀帝去世后不久,李渊趁机废黜了杨侑,并自立为唐高祖,将杨侑降封为酅国公,让他闲居长安。
据史书记载,杨侑的人物评价多以其早逝和未成就著称。《隋书》中有这样的评价:“恭帝年在幼冲,遭家多难,一人失德,大海土崩。”而《北史》则更直接地指出:“恭帝虽欲不遵尧舜之迹,其庸可得乎?”表达了对他统治晚期所采取措施的批评。
至于他的家族背景,则与开国皇帝杨坚有关,而他的父亲则是元德太子杨昭。他在位期间,对外交和内部事务都没有显著贡献,最终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迫退位,最终因病或遇害而去世。在历史上的评价中,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受控制的傀儡君主而被记住,而不是作为一名真正掌控国家命运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