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与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社会影响力对比考察
他在战国后期楚国担任辞赋作家。关于他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他求事于景差。”总之,大体上说,他当生在屈原之后,但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他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只可信其一篇,即今存世最著名的《九辩》,其他如《招魂》(有人认为此非其作)、高唐赋、《神女赋》(亦有人疑其非自),登徒子好色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他所作,不过它们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他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本来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用笔更细腻工致,将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在文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一些特点,如悲秋感怀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以丰富想象描绘女性形象,这类作品可能渊源于古典文学中的某些主题,但多荡情思少讽谕意味,从汉以后到南朝梁、陈间,这种风格演化为宫体或艳情诗。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对这些众说纷纭的事实加以考证,以便更全面地理解这位历史人物及其文学遗产所占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及现代文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