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政治制度与变革 > 历届朝代统治时间中明代也曾颁发过类似暂住证这样的文件

历届朝代统治时间中明代也曾颁发过类似暂住证这样的文件

历代朝廷统治者,明代亦有暂住证之设。如桐城阮大铖,他为何被视作怀宁人?可谓是一张非官方的“暂住证明”,甚至是私人的名片。提及“暂住证”,许多朋友可能会感到不快。这玩意儿得你出钱请客,再享受几次犯罪嫌疑人的待遇,审核、贴照片、盖章……总之,你辛苦,我同情。你说居住自由啊,公民想去哪就能去哪,这些精英们的看法令人费解。一上网,就有很多愤青跟着发言。要说自由,那确实是个好东西,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长辈都赶集式地“先烈”了。但现实比理想冷清——即使允许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别以为打开北京的大门,你就能随手一挥高架桥上的车子,让潘石屹开车过去,还笑脸相迎递出钥匙:四环,二十一层,您将就,有笑容……如果没有房子,你下高架桥时,不仅寒风凛冽,最多还能涌现一个灵感:“这里果然是我的家!”其他的,都只能眼红,但不能染指。

因此,我对暂住证持正反观——这是极力惠民的民生政策,它量身定做你的待遇。我曾在京城与一位客人交谈,他问我对北京印象如何?随行哥们修行不足,只好接着说:“放牛那块地适合办厂,你回去投资怎样?”客人拿出手机边看边思考。当饭毕,他点了一张塑封的暂住证。对于许多人来说,暂住证就是他们光荣的一面!与绿卡无异。如果只是混不上暫留證,只剩名片可供选择了。而且名片成本低廉,没有四处找人的麻烦,上面写什么,全凭自己的想象力。

——这就是阮大铖自我推介用的只有一张名片,因为明朝官方认定的他的身份是桐城,而怀宁尚未发明暫留證,所以阮大铖只能自己找个打印社了。

关于阮大铖籍贯争议,该问题梳理起来颇具趣味。在《明史》中有一句记载:“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后世文史基本沿袭,当代学者亦竞相引用,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在《明史》作为正史,其“怀宁阮大铖”一说,如今再恢复本来面目,却难以得到支持。

今天的怀宁县,又有人认为阮大铖出生于该县江家嘴张阳山(今江镇镇江镇村)阮家老屋,但此地仅有 阮姓居民,并无确切历史记录表明他在此出生或居住,更与历史中的早期生活地点矛盾,因此只能算是一种附会。此事引起讨论时,我曾给友人朗诵过这样诗句:

“墙已三尺,无害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既歪又美,是一首著名诗篇。不过,这并非作者张英所创,而是在清初之前由裴应章、舒芬和毛恺等科举功臣所书写。这一点常被忽略,因为这些读书人才从不轻易创作“打油诗”。

《明史》的编纂始于乾隆年间,而前期的地方志,则关于阮大的籍贯记载各异。康熙十二年的桐城县志则详细记载其为本县丙辰科进士。而后续的地志也有相同纪录,“实际桐城人”。两座城市间文献记载完全一致,即便今日仍存争议。

据房梦觉撰述于万历年间浮山五云岩游览笔记,其中提到五云岩为邑隐恶而排挤出的地方,也称其为“我欲寄居皖城故称之曰吾乡”。题刻字体至今犹存,为当时人物吴中所书,此刻成为重要线索之一。但由于作者系桐城居民,对这一悬案难以为准。

因此,在探究历史真相时,我们必须考虑所有可能线索,不断追寻答案,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以求理解更深入一步。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元朝之末朱元璋...
元朝之末,朱元璋兴:从农民起义到建国之梦 朱元璋的早年生活与革命思想 元朝衰败的征兆已显露端倪,而在江南的小镇上,一位名叫朱元璋的农民少年正悄然酝酿着他的...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两晋时期名人方...
方国珍——农民起义军领袖,身材高大、面色黝黑,体白如瓠,力赛奔马。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以海上贩盐为业的家庭,有五个兄弟一起生活。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管...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历史迷雾解开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政权,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印记。从1644年到1912年,这个由满洲人建立、汉族为主体的大型帝国,以其独特的...
宋朝政治制度与变革 明朝怪事为什么...
明朝怪事为什么多?我看来,这些年头谁还能猜出那些古人到底在想啥? 你知道吗,历史上总有一些奇异的事件和神秘的传说,让我们现代人都忍不住好奇。比如说,有一则...

强力推荐